党建专栏
2020年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王祚汉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05-31

2020年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王祚汉同志

先进事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高质量脱贫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完成脱贫任务。3年前,根据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的统一安排,王祚汉同志所在的工作队被派驻岳阳县月田镇白竹村(该村属于2018年脱贫村)。工作队由岳阳电大、市林业局和岳阳电信三个单位组成。白竹村地处,岳阳县东北角与湖北通城交界,2016年7月,由原陈伏、马家、茂田、文昌四村合并。全村有873户,4068人,男女劳动力1709个,外出务工劳力886个。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46人,其中,已脱贫贫困户64户,232人,未脱贫贫困户4户14人。贫困在读学生58人,五保户34户,低保户28户,72人,一二级残疾54人。是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的偏远山村。

他所在的村离市区有100公里,位于三县交界处,属典型丘陵地带,2018年年初,他背上行囊从学校行政工作转入农村扶贫阵地,到白竹村后先熟悉全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然后进入实地调查,为了摸清家底,每天早晨7点左右出门,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对全村68户贫困户,五保户34户,低保户28户72人,一二级残疾54人逐一走访。由于群众居住十分分散、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还要抓住早、中、晚饭走访才能找到人,一日三餐不再规律,经常手杵拐杖,滑走在泥泞的路上,皮鞋当雨靴,翻越一座又一座山头,用脚步丈量了全村11.2平方公里的土地,笔记本也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大山的人们质朴善良,有些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有的家庭着实让人心酸,病痛长期折磨一家人,全家没有一个劳动力,智残、肢残、大病等都有,每天日日穿梭于山涧农家,从陌生到熟悉,到无话不谈,他渐渐成了他们知心人。

随着2018年国家扶贫政策的调整,他认真学习研究,同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努力将国家政策得到最大的落实。紧紧围绕“一超过、二不愁、三保障”的工作方针着重解决贫困户的家庭生活上的问题。首先针对致贫的原因,因户施策抓好产业发展,增加他们的收入,如有劳动力的介绍其外出务工或在家发展传统种养业,经予一定的产业发展启动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他们自身发展,解决基本的吃、穿问题,其次就是认真落实三个保障,即健康医疗保障、教育助学保障、住房安全保障。针对三个保障逐户走访,了解贫困人员小孩就学、医疗及住房等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回村后逐户建立三个保障台帐,针对五个一批的要求,在2017年扶贫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完善。更加合理、科学地理顺基础资料,确保贫困户的个性化需求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在多次走访中发现贫困户万爱书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老人患脑溢血卧床多年,他主动和其子女商量,有效解决了其住房安全问题,他所做的相关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2018年以来,学校在白竹村投入扶贫资金40万元,主要用于白竹村的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重点结对帮扶陈伏片的贫困户,学校结对帮扶共计18户64人,其中11户贫困户的子女18人均已享受教肓助学政策补贴,9户享受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每年学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多次下村走访贫困户,实地了解情况并制定了帮扶计划。每一次的走访慰问即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又帮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学校的结对帮扶措施也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的帮扶效果。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白竹村小学学生生活环境差、教师办公条件差,学校领导在有限的资金中赠送学生8人座餐桌椅30套,教师办公用电脑4台,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多次下乡到村小学上课,得到村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思路决定出路。如何将杂草丛生的土地变废为宝,成为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常议的课题,走出去学习,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全村地理条件和村民的结构层次,努力推动规模产业,积极推行土地流转,适当调整以奖代补,坚决做到实事求事。最终决定利用现有土地资源规模发展到100个棚种植食用菌;成立绿溪荷塘合作社,连片种植莲藕面积扩大到100亩,优质水稻连片种植100亩,红薯种植是白竹村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他利用本地的红薯合作社进行深加工,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价,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利用白竹村有山林地面积11000多亩的优势,发展油茶产业,三年来,工作队利用扶贫资金免费发放提供油茶苗5万株,发展山林油茶500亩,并提供500元/亩的后续培育资金,有30户贫困户受益。

贫困户和农户农产品丰收后运输困难,他和他的战友们又急着往县城跑项目不下30次,完善马家-茂田公路1.5公里。拓宽立新-茂田公路3.6公里,文昌-完小0.7公里。完善金家山1.685公里硬化。如今,全村通组的道路已全部硬化,修建了村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

一家有难大家帮,共同发展奔小康,小康路上不能有一个人掉队,如他所在的村子一户贫困户陈某,家中3人,两老人已60多岁,失去劳动力,一双儿女,儿子十年前患病死亡,留下一个孙女,孙女未成年在读书,女儿远嫁平江县农村,也是贫困户,女婿患尿毒症死亡。为了帮助陈某一样家庭的贫困户解决劳动力和发展产业。村委和扶贫队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家里没有劳动力和缺技术的,除了争取政策兜底外,党组织就近落实党员“义工”,帮助稳定增加家庭收入。让这个大家庭变得温暧而值得信赖。

扶贫路上五味杂陈,也收获满满,三年来的历练,留下他受挫时的心酸,也收到了来自村民的理解与支持的嗳心。经历了工作与家庭不能兼顾时的苦闷事,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历练成长的收获,王祚汉同志坚信,只要坚持坚守、齐心协力,一定能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湘教QS5-201002-001143 湘ICP备17008341号-4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
网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建议使用IE7.0以上版本或360安全浏览器访问
版权所有:岳阳开放大学 技术支持:岳阳开放大学信息技术中心   内容管理


岳阳开大公众号